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惊艳义乌万达广场!
浏览:3489次
9月7日-9日,中秋前夕,天下美酒业在义乌万达广场举办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。万达是城市地标,“茅台中秋展”特地选在义乌万达举办,正是为了更大程度地触及到本地消费者。活动期间,吸引了各个年龄层、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驻足参观,三天总参观人次近3万!
临近中秋,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以家庭团圆、茅台文化为着力点,以从古至今的中秋团圆为主线,打造了多个不同的生动场景,并在每个场景中,将茅台文化融入其中,让参观者在感受场景变化的同时,逐渐深入地了解茅台文化。
虽然不是人人都喝酒,但是对于茅台酒,每个人都想抿上一小口,这是茅台酒长久以来积累的庞大的群众基础。而茅台酒的历史文化、酿造工艺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陌生的、新奇的,并且他们有极大的兴趣去了解和探索。这也是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的初衷之一:让更多消费者最大程度地接触到茅台文化!爱上茅台文化!
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共设置了“嫦娥奔月”、“饮酒赋诗”、“川盐运黔”、“回家团圆”、“一封家书”、“探秘茅台”、“成义烧坊”等七大场景,并将茅台文化贯穿始终。
场景一 嫦娥奔月
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记载在西汉(公元前202年-公元8年)《淮南子》中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。
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,有关仁怀茅台镇酿酒的记载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。据司马迁《史记》记载,公元前135年,汉武帝在品尝了使臣唐蒙从夜郎国(今遵义仁怀一带)带回的枸酱酒后,大赞其“甘美之”!由此可见,茅台酿酒的传统也是源远流长。
看到传说中的嫦娥仙子就在眼前,现场的小朋友们异常兴奋,而家长们却更想去茅台工艺区一探究竟!
场景二 饮酒赋诗
如今我们“无酒不成席”,对古人来说,却是“无酒不成诗”。很多传唱千古的佳句,都是诗人在酒兴正浓时一挥而就。如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就是有关酒、有关中秋节的千古名篇。诗与酒交织在一起,相互成就,相映生辉。
在饮酒赋诗这一场景中,笔墨纸砚一应俱全,有茅台酒有古筝曲,让大家真实感受古人的风雅!
场景三 川盐运黔
美酒河畔,一艘运载美酒和食盐的船正停靠在此。参观者在“川盐运黔”的解说牌前驻足,还有不少家长带孩子前来,为孩子解释美酒河和川盐运黔的故事。美酒河的风景和故事还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呢!
贵州省不产食盐,用盐自古以来需依赖于四川。而贵州茅台镇盛产美酒,又得利于赤水河的水道运输便利,酒盐贸易便快速繁荣了起来。赤水河一度成为贵州地区商贸的重要港口。清代著名诗人郑珍笔下的名句“酒冠黔人国,盐登赤虺(huǐ)河”描绘的正是这一景象。赤水河也因此被称为“美酒河”。
场景四 回家团圆
从小,我们就知道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的英勇事迹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茅台酒与红军的缘分就来自于此。在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中,我们特地打造了一个红色家庭。
红军长征是解放战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,而“四渡赤水”中“第三渡”便是在茅台镇。当时红军面临缺医少药的困境,当地老百姓就用茅台酒为战士们消毒驱寒,临走时,红军还按市价购买了几坛茅台酒,为后面的长征提供了不少帮助,茅台酒也因此与共产党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在这个场景中流连忘返、对老物件爱不释手的,大多是从革命年代生活过来的长辈们。对他们来说,这里不只是摆设,更是往昔的光辉岁月!
重要的节日,一定要有美酒陪伴!如今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每逢重要节庆,很多家庭都会备上好酒好菜,席间,总能看到茅台酒的身影。
场景五 一封家书
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为参观者准备了数十种精美的明信片。明信片上,茅台工艺、环境、文化等巧妙地融入其中,吸引了众多参观者。甚至不少参观者询问能不能将带有茅台标志的明信片带回去收藏!
特制的茅台明信片,已经带着许多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飞向目的地了!
为了给收信人增加惊喜,天下美酒业从近900张明信片中,随机抽取了9位幸运明信片,为明信片上的地址额外寄出价值468元的茅台王子酒(酱香经典)一瓶。中奖明信片如下:
目前,本地中奖明信片的奖品已全部送达!
外地的中奖明信片,奖品已安排寄出!
场景六 探秘茅台
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农历节日之一。而农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历法,自古以来指导者各类农业生产。
作为中国名酒,茅台酒的酿造至今仍延续着古老工艺,严格依照农历二十四节气组织生产,充分利用气候的变迁与当地的原料,坚持采用人力完成酿酒的每一道工序,充分体现了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。
在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的“探秘茅台”场景中,从墙画到物件,无不向参观者展示着茅台制酒的奥秘。
在这里,很多参观者才知道茅台的酿酒工艺是多么复杂,才理解茅台酒为什么如此稀缺!
茅台酒的工艺决定了它生产周期需要1年、存储周期需要4年,从开始生产到出厂,中间需要沉淀5年时间。可以说,茅台在成本上要高出其它白酒许多倍!
同时由于茅台酒原产地的自然环境、生产原料和酿造工艺的不可复制性,才形成了产品的稀缺性。
来自茅台镇的红缨子糯高粱、茅台酒制酒的曲块、高温馏酒、高温堆积发酵等等茅台酒特有的原料和工艺,也一一具象在大家的眼前。对茅台酒格外好奇的人,还会蹲下来仔细研究着糯高粱和本地高粱的区别。
茅台酒生产所用的高粱不同于北方高粱,必须采用当地有机糯高粱,俗称“红缨子”,具备颗粒小、皮厚、坚实、饱满,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高的特点,适合茅台酒多轮次蒸煮和发酵的工艺要求。
场景七 成义烧坊
探秘完茅台的酿造工艺,茅台酒厂的前身“成义烧坊”就在眼前。
成义烧坊始创于1862年,是今天茅台酒厂的前身,被誉为“茅酒之源”。起初,是一代孝子、四川泸州盐务总办华联辉为了满足母亲喜欢喝酱香酒的心愿而创办。1915年“成义烧坊”与“荣和烧坊”的样酒并称“茅台酒”被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,一举夺得巴拿马金奖,闻名世界。1951年,“成义烧坊”被公有化,后与“荣和烧坊”、“恒兴烧坊”合并成为国营茅台酒厂。
“掌柜”把好酒都摆上了柜台,也为路过的朋友们准备了不同款式的品鉴酒。刚刚探秘了茅台酿造工艺,再尝一口茅台酒,这时候的体会跟平时肯定大不一样。
“酱香突出、优雅细腻、酒体醇厚、回味悠长、空杯留香持久”不再是茅台酒瓶上的一句话,而成了实实在在、能品尝出来的味道!没喝过茅台酒的人跃跃欲试,尝过之后竖起大拇指!而不少资深的“酱粉”要求再来一杯!
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 没有按照传统的展会布置,而是穿插了跨度非常大的故事情节,让大家在享受精致的场景、跟着故事前进的同时,把茅台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进去。
除了场景,现场的彩蛋活动同样如此。
“嫦娥回月宫”手机小游戏,让大家着迷!
现场寻找线索、填写茅台工艺答卷的“赏金猎人”游戏,让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 成了万达广场最热闹的场所。
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大人,每个人都拿着茅台答卷认真地填写。别看小朋友们不能喝酒,他们对茅台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可不少!
通过场景设置和游戏巩固,他们知道了赤水河缘何称作美酒河;知道了红军与茅台酒如何结下不解之缘;知道了茅台酒从生产到出厂需历时5年;知道了1915年“成义烧坊”与“荣和烧坊”的样酒并称“茅台酒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得了金奖......
“茅台文化中秋展”将各个年龄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都集结于此,在城市人流量最密集的空间下呈现了最通俗易懂的茅台文化,游戏与知识融为一体,以最轻松的氛围让数以万计的人近距离接触茅台文化、了解茅台文化、爱上茅台文化,从而让“文化茅台”更加深入人心。
从“茅台文化”到“文化茅台”的顺序之变,不是排列组合的简单调整,而是意识、定位、战略的改变。宣传和践行“文化茅台”、扩大茅粉圈、让茅粉们既会品尝茅台也会品鉴茅台、让文化茅台真正走进茅粉们的心里,天下美酒业一直在行动!